我重点实验室曹聪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2-06-06浏览次数:2510

    世卫组织和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9500万人,关联近3亿家庭人口。预计2030年严重抑郁症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)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。抑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。血管新生(Angiogenesis)在抑郁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FGF)等生长因子以及抗抑郁药物均可通过促血管新生达到抗抑郁作用[1]脑卒中血管疾病和抑郁关系密切[2, 3]

    曹聪课题组多年来研究证实G蛋白抑制性α亚单位13Gαi1/3蛋白)是抑郁新分子靶点。多个细胞和生长因子刺激下,Gαi1/3和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s)等受体结合介导下游信号转导(Protein & Cell 2022 [4]Science Signaling 2009[5]Oncogene 2018, 2021[6, 7]IJBS 2022[8]Theranostics20182021a/b[9-11]等论文)。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抑郁患者及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区Gαi1/3表达显著下调;而敲减、敲除Gαi1/3后,海马神经元树突数目及单位距离的树突棘的数目均显著减少,小鼠表现典型的抑郁样行为PNAS 2018[12]Highlight by PNAS[13])。但Gαi1/3蛋白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。

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)是催化糖异生关键限速酶。2022527日,苏州大学曹聪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The requirement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 for angio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研究论文,该研究揭示了PCK1在促Gαi3表达及血管新生中的关键作用

    研究发现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、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,敲减及敲除PCK1抑制细胞成管、增殖、迁移、浸润及出芽;而过表达PCK1促体外血管新生作用。C57小鼠内皮细胞特异性敲减PCK1后显著抑制P1(出生后第一天)P5小鼠视网膜血管发育;在成年小鼠中,PCK1敲减导致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生长,同时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。

       机制研究发现PCK1的促血管作用并不依赖于其促糖异生功能。PCK1与转录因子GATA4互作并促GATA4磷酸化;后者通过与Gαi3启动子结合,促Gαi3转录、表达及下游Akt的活化,最终导致血管新生。而敲减、敲除PCK1几乎阻断GATA4磷酸化,下调Gαi3表达及Akt的活化。总之,PCK1通过介导Gαi3表达及Akt活化促血管新生。PCK1是抑郁及血管新生的新靶点。